金门马祖回归(金门马祖现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金门马祖回归,以及金门马祖现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能收复海南 ,大陈岛,却收复不了金门,马祖?!及 太平岛 ,澎湖群岛 等?!
- 2、金门马祖【两岸“前线”金门与马祖(上)】
- 3、金门为什么不收回
- 4、为什么不把金门、马祖及大担等岛屿拿回来?
- 5、攻打金门岛是哪一年谁下令的?事件前后始末如何?
为什么能收复海南 ,大陈岛,却收复不了金门,马祖?!及 太平岛 ,澎湖群岛 等?!
收复海南岛和大陈岛一是天气有利,二是国民党当时无法完全顾及;至于金门岛,由于1949年金门战役失败,我军不敢再贸然登岛,后来由于抗美援朝等因素,我们对金门只陆游是炮击没有攻击,马祖也是如此,至于太平岛因为地处南海,当时人民海军初建没有大型舰艇,无法登陆太平岛,澎湖列岛距离大陆较远,同样我们没轿氏有大型舰艇,无法攻击。闭悉散
金门马祖【两岸“前线”金门与马祖(上)】
金门、马祖,是两岸战争时所谓的“前线”,但因多数重大战役与故事多于金门发生,如“八·二三”炮战、林毅夫泳渡厦门等,加上金门高粱酒“酒香远播”,比较起来,马祖就较不为人所知了。
金门、马祖的地理位置,分别在福建的南、北,同属战地,都受战地政务管辖,金、马的命运常被勾联在一起。公元上世纪九。年代,金马地方人士,感于当局疏于照顾离岛,常会合抗议,为金马居民争取权益。陈水扁执政时代,金门、马祖都被边缘化,金马为了抗议当局不公待遇,常放话要联合澎湖,自成组织,以抗议阿扁当局。故,金门、马祖常被挂在嘴边,灾难相同、命运与共。然而,我好奇,金、马关系,真如字义上紧密吗?
“金门、马祖”因战地背景,多年来称谓紧密联系,事实上,多数金门人态巧皮没去过马祖,多数马祖人也没到过金门,“金马”只是挂名的兄弟。很多人以为马祖就在金门上面一点点,盖个桥,可直达;或摇小舟,唱几首歌,便能遥见岛影(谢长廷担任“行政院长”时,就曾这么认为)。然而,金门到马祖、金门到高雄,几乎等距。这是多远?近三百公里,从基隆乘台马轮,晚上十点开,隔天清晨六点抵达。
金门跟马祖相似的环节不少。清朝为了遏止民间支助郑成功,颁布“迁界令”,金、马同样受创,居民迁离故居数十年,再回乡,已是满目疮痍。国民党军队退守金帆差、马,在两个岛施行正名政策,举凡俗气的、俚语的、不雅的,尽皆改名,马祖莒光岛,形似蹲踞在闽江口外的小狗,旧称东犬、西犬,合称白犬,而今改为东莒、西莒,合称莒光。
金门岛地名的由来,有些根据形状、位置或用途,以闽南语为其命名,军队驻守以后,叫不来或觉得不雅,行文“内政部”更改,如痳疯礁改名建功屿、虎仔屿改为猛虎屿、鼠屿改为狮屿、蚵壳墩改作复国墩等。也有觉得民众名字不雅,把“薯”改作“慈”、“猪”作“珠”、“憨”改为“光”等。验证改名的逻辑,不外是军国主义跟优越感作祟,从命名上,撕裂跟过去的联系。
金门文史工作者黄振良指出改名的疑虑,“将不雅的名字改为好听好叫的文音雅字,原是一桩美意,但地名的更改有时候会使人失去摸索寻找的方向……许多这段期间更改名字的军人或民众,在过后之两岸亲友搜寻时,常因一方改名而平白丧失了与亲人相会的时机,谁又能知道,未来的史学家们在整理这半个世纪的档案时,是否会因为一些地名的变更,而误入今人无意中设下的陷阱。”这个陷阱,金门、马祖倒是一起踩下去了。
金湖乡“花蛤节”已举办多年,马祖东莒也有“花蛤节”。提地方节庆,不可不提发起的由来。九。年代以降,“地球村”成了耳熟能详的词汇,很多人歌咏地球一国、世界一家的荣景,但国与国、城市与城市、乡镇与乡镇,环环相扣就是好事吗?“全球化”带来“均一化”的危机、竞争力丧失的窘境,当局跟小区纷纷投入地方营造,盼能在均一化的单调里,发扬自己的特色。金湖乡跟东莒的“花蛤节”以及其他地方节庆,都在同样环境被创造出来。
几年前我造访东莒时,正值花蛤节。规模不大,群众不多,主办单位却不减用心,设摊,邀请旅客到营区看驻军“跳炮操”。下午到傍晚,乡公所宽数不停广播,还配合免费公交车搭载旅客,看外来的摇滚乐团表演。活动连着举办两周,我没碰上喝啤酒大赛,但看见军民两人三脚比赛,再现军民一家的热闹。
金门、马祖都一样宗亲意识强烈?谁是马祖的大姓?哪一岛人口最多?我默数金马相同处:早期都得搭乘军舰往返,都因为战争产生大量移民潮。金门移民高雄、左营、三重、中和、永和;马祖移民基隆、中和、永和跟桃园、八德等地。再者,军队参与植树任务,都属花岗石地形,都曾被日本占据。而天候变化更同时主宰两个岛的交通。
战略地理、历史人文,以及最主要的战场让金门、马祖,唇齿相依,宛如兄弟,却毕竟还存在着若干的差异。比如说,马祖说福州话而不是闽南语、住石头屋而非三合院。
虽然金门、马祖喊得顺口亲,却是相见未必相识,相信大陆同胞,也必不知道这名称相连的两个岛,现状竟是如此了。(待续)
金门为什么不收回
问题一:大陆为何不收复金门 收了金门也没啥用啊,那地方又没什么价值,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 *** 在金门布防,厦门和金门几乎每天互相打炮,晚上水鬼往上摸哨。。。当时的情报工作已经非常成熟了,每年新的部队驻扎金门,士兵一下船,这边厦门高音喇叭就喊话过去了,欢迎国军某某梯某某连进驻金门岛。因为战力实在差距或返晌太大,一旦开展金门也就一分钟不到就失手了,必须有美国舰队横在那里,才能保他们一命,后来大陆主动提出不往金门打炮,前提条件是美军舰队撤出台湾海峡。。。当时 *** 金门马祖都裁军了,后来台湾社会出现巨大问题,新生儿出生率连续十几年负增长,新生儿优生率更是掉了10%以上,根本无法保证新生人口能覆盖20万的常驻部队,所以就索性从金马撤军了,因为反正也不打炮了
问题二:中国为什么不收复金门 主要是出于战略、政治、全局的考虑,要是收复了金门,就把台湾就完储整整的孤悬于海外了,更加不利于统一。
问题三: *** 既然连海南岛都收复了,为什么不趁势收复金门 打过一次了, 当时是到处集结小船过去的,后来小船全部被毁, 增援过不来,岛上的又回不去 最后全军覆没.. baike.baidu/view/190644 详细的就看看这里吧,咱不抄袭
满意请采纳
问题四:为何大陆不收复金门 1949年想收,奈何没有海空军保护,陆军没有后援,第一波上岸被包饺子了。1958年,倒是有海空军了,能收下来了,不收了,只是炮轰,把金门当做大陆和台湾的纽带,不让美国人划海峡而治得逞。一直拖到现在。金门还在台湾手中。现在,也不收了,要收直接收台湾本岛,金门,马祖,澎湖,东沙,南沙太平岛,不战而降。
问题五:为什么没能解放金门岛 拿下金门 美国佬就逼老蒋独立了。 给他们两个岛相当于给老蒋个退路和台阶下。 也算维护国家统一了。
问题六:大陆为何当年不直接收复金门岛?! 有过想法,金门也确实爆发过登陆战,结果遭遇了唯一一次被全歼,三个团9000多人;然后就暂时的搁置了登岛的想法,一直到金门炮战,起初还真是有较劲的味道,后来的炮战那衫锋就简直是神来之笔了,可以说是毛和蒋二人的默契,为了不让宝岛分割出去,也许很多年后两岸统一了,还真要纪念下这种炮战,打炮前先放广播,我们要打海滩了什么之类的,最后都是打宣传单了。
问题七:太不明白了,金门离大陆这么近,当初为什么没收回 为不与台湾当局失去联系,打也是一种联系……
问题八:金门岛距离大陆如此之近,为什么一直没有收复了 为不与台湾当局失去联系,打也是一种联系……
问题九:为何不收回金门岛 金门,马祖,澎湖岛是属於台湾的范围
问题十:中国收世渗回金门岛了吗? 金门岛本来就在中国(中国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之下。何来收回之说呢?
[img]为什么不把金门、马祖及大担等岛屿拿回来?
后来因为朝鲜战争,东南的进攻就耽搁下来了。朝鲜战争结束后,台湾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台湾独立运动开始发展起来,美国也希望台湾独立,向国民政府施加压力。为了给国民政府一个不放弃大陆的理由,也为了维持两岸的感情联系,中央决定不再攻打金门和马陵脊祖,作为连接大陆和台湾的脐带,也作为约束台湾国民政做举府不至于走上背叛民族的邪路的绞索,尺胡渗这就是“绞索政策”。 (金门列岛和马祖列岛)
攻打金门岛是哪一年谁下令的?事件前后始末如何?
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毛泽东。
为了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试探,为了用有限的军事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金门炮战。中国大陆解放后,美国决策机构曾一度执行“弃蒋政策”,后因遏制苏联在远东扩张的战略需要,才改变了这一政策。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一方面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一面又作出长久武装国民党军队,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的决定。台湾当局虽然不同意“台湾地位未定论”,但是欢迎美军进驻台湾海峡,并与美国签订了“秘密军事协定”。
中共担心美台已经签订和即将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有可能把台湾海峡两岸分裂的局面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像已经出现的南北朝鲜一样。为击破美蒋军事、政治联合,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
由于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在国际社会中仅靠一篇社论造成的影响还不大,于是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军奉命炮击金门,并持续了十几天。中国政府的目的是希望以这种有限的军事行动来吸引国际舆论,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决心。
扩展资料
1954年8月22日,为了揭露美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策划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的阴谋,打击美国的侵略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发表解放台湾的联合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同时,中央军委命令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惩罚国民党军。
早在炮击金门前,毛泽东就确定了“走一步,看一步”的方针,对于是否夺取金门要看形势的发展而后定夺。自9月中旬摸清美国的战略底盘后,毛泽东就一直在思考下一步的方针。
9月下旬美蒋在金门撤守问题上的矛盾公开化以后,毛泽东审时度势,从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或“台湾独立”的阴谋,以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长远目标出发,毅然决定改变封锁金门的方针,让金门、马祖继续留在台湾国民党当局手中。
这一决定,向台湾方面乃至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再次显示出和平统一祖国的诚意。
毛泽东确定的这一新的方针,是基于我国国家利益、全民族的长远利益,经过对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反复研究,权衡各种利弊,才最后下定的决心。
从当时的某些眼前利益来说,如果逼蒋从金、马撤退或登陆夺取金、马固然有很大好处;但是如果斩断了蒋介石乃至整个台湾当局同大陆有地理关联的这条政治纽带,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长远目标来看,反倒有可能增加困难。
自1955年浙东沿海作战结束后,中共中央、毛泽东对于夺取金门、马祖的考虑已完全服从解决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大局。在大陆战事已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社会情况又有了很大变化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已经改变。
在共同维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共之间重新对话,并建立某种程度的合作,在事实上已经有了可能。因此,自1955年以后中共中央就向台湾当局发出和平谈判和重新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由于台湾当局依仗外国势力拒不接受,中共中央、毛泽东才决定以炮击金门这种军事行动以促进政治上全面解决台、澎、马问题。在炮火封锁金门后,如果只能夺取金、马而不能同时解决台湾问题,那么国共之间在地理上的距离将由不足10公里扩大到100多公里,对话、接触将更为不便。
而且蒋介石失去象征其在大陆沿海存在的最后据点,将使得美国更便于制造“两个中国”或支持“中华民国”。反之,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手中,不但有可能促进今后两岸关系的改善,也会使蒋介石有资本去抵制“台湾独立”的活动。
同时能扩大美蒋矛盾,争取台湾广大军民,建立更广泛衫悄搏的反美统一战线。另外,当时毛泽东还考虑实行牵制美国战略力量的“绞索政策”,留下金门、马祖,可能套住美国,使它在战略上难以脱身。
1979年1月1日,中国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断绝与台湾当局的“政府间”关运纤系。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国防部长徐向前亦于当日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声明说:“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
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或祥等活动,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至此,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的军事行动宣告结束。
历史走到今天,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门炮战
关于金门马祖回归和金门马祖现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